讯息:低估值叠加多重利好,医疗板块还能“扬眉吐气”多久?

10月17日,医疗板块继续走强。根据Wind数据统计,医疗保健和生物科技跻身五日内涨幅最高的板块序列。截至当日收盘,惠泰医疗、迪瑞医疗、微电生理-U、创新医疗、浙江震元、九安医疗、大博医疗等多只个股涨停。

综合来看,近期政策端陆续释放正向信号、估值历史低位、叠加龙头股业绩预喜或是医疗股反弹的重要原因。在低谷中沉寂许久的医疗板块是否已经完全从“左侧”行情转向“右侧”行情?反弹能够持续多久?

医疗板块“扬眉吐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周,沪深300指数下跌1.43%、创业板指上涨6.35%,各行业板块出现走势分化。其中,医药生物以7.54%涨幅在28个子行业中排在第1位,电气设备以7.33%居次,农林牧渔则以7.18%位列第三;相对的,食品饮料(-4.73%)、银行(-1.87%)、房地产(-1.70%)跌幅靠前。

具体来看,医疗器械上涨10.57%、医疗服务上涨7.83%、化学制剂上涨7.77%、化学原料药上涨4.27%、医药商业上涨5.42%、中药上涨5.61%。超过十只个股单周录得两位数涨幅。其中,迪瑞医疗(+28.20%)、开立医疗(+26.27%)、迈克生物(+20.66%)涨幅居前。

本周第一个交易日,医疗板块再次上涨,且涨幅在所有板块中位列前五。而事实上,2022年初以来至上周五收盘,医药行业下跌22.52%,跑输沪深300指数0.3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在第23名。

据第一财经统计,年初至今,全A股4953只个股中有3773只个股下跌,占比76%;中信医药板块427只成份股中有342只成分股下跌,占比高达80%,超过全A股市场的下跌个股占比。按算术平均计算,年初至今全A每股下跌12.35%,医药板块每股下跌15.41%,二级行业生物医药74只个股每股跌幅达到22.86%,医疗器械行业92只个股平均每股下跌13.75%。

根据Wind数据统计,月初至今,全A股算术平均(非加权)后每股上涨约6.53%,医药板块算术平均后每股涨幅高达9.31%。换句话说,对比来看,这是医疗板块久违的一次“扬眉吐气”式的反弹。

行业性价比凸显

反弹的原因和契机是什么?多家机构给出了类似的答案:高性价比。

2019~2020年,在CRMO、原料药、医疗服务、品牌中药等板块的带领下,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取得117%的涨幅(区间最高涨幅高达136%),取得明显的相对收益,区间估值一度达到历史极大值,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医药板块估值扩张了55.44%,其中生物制品估值扩张了87.6%,医疗器械估值扩张了81.1%,医疗服务(含CRMO)估值扩张了141.76%。

2021年下半年开始,医药板块进入调整时期。从2021年10月以来,板块下跌幅度达到约30%,因此机构认为,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本轮调整逐步接近结束状态,A股医药板块估值已经低于2019年1月4日的历史最低值,估值再平衡已逐步结束,板块进入健康平稳发展时期,具备较大反弹空间。

此外,是政策利好。9月7日,国常会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促进消费发挥主拉动作用,明确提及对医院在“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的支持。

为响应国常会关于确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号召,国家卫健委9月15日发布《国家卫健委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综合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各方面消息,采购流程将采用“医院自主申报采购计划、与银行达成贷款协议、发改委审批批复、进行采购招标、银行发放贴息贷款”的形式。

此次贴息贷款覆盖范围涵盖了包括公立和私立在内所有医疗机构;用途限制少,没有强调限定国产设备,没有限定少数科室;贷款资金量大,一些省市为县级医院指导了2000万到1亿元的贷款规模。

据中信证券统计,目前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四省上报贴息贷款超300亿元,预计将有2000亿元以上的贴息贷款额度被用于医疗卫生领域。

此外,牵动医疗板块公司利润之一的“集采”方案,也在近期趋于温和。本月,由江西省牵头的生化试剂集采方案出台,本次集采涵盖了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采购品种包括肝功生化试剂领域26个生化项目,采购周期为两年(可视情况延长1年),是今年规模最大的体外诊断行业集采。

此次,在拟中选规则的设计上较为宽松,相较于此前的脊柱集采等降价幅度温和。拟中选价格排序中未进入前60%的头部企业,仅需在规定的最高有效申报价基础上降价20%即可入围,且不受中选企业数量限制。不仅如此,在排名规则方面,若企业报价相同,则医疗机构申报数量多、室间质评成绩合格、意向采购量更大的企业优先,意味着综合竞争力更强的企业将有更多机会。

“对医疗行业来说,现在处于估值底、业绩底、资金底的多重底部,三季度以后政策利好要频出,随着利润增速逐渐回归常态,板块价值凸显。”某机构生物医药行业研究员称。

医疗器械反弹明显

数据显示,月初至今医疗器械板块算术平均后每股上涨约13.4%,是同期生物医药板块(6.67%)和全A股(6.53%)每股平均涨幅的一倍左右。近期,医疗器械领域政策频出,先有创新器械不纳入集采,后有面向医疗机构的贴息贷款,同时还有早先的医疗专项债政策彼此配合。10月以来,贴息贷款政策实际落地速度超越了市场先前预期。因此在细分板块中,医疗器械板块的反弹尤为明显,多家机构都表现出对医疗器械板块的看好。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年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491亿元,占医疗器械行业比例达到39%,远高于家用医疗器械、高值耗材、低值耗材和IVD等细分领域。2016~2021年中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4%,连续多年实现快速增长。

然而,国内高端医疗设备行业,如软镜、硬镜、CT、MRI、超声、呼吸机和麻醉机等领域国产化率仍然较低,国产龙头企业正加速追赶同进口品牌产品之间的差距,如CT和MR领域的联影医疗,超声、呼吸机、麻醉机领域的迈瑞医疗以及软镜领域的开立医疗和澳华医疗等。在研报中,多家机构也提及了创新器械和进口替代的前景。

中信证券表示,国家医保局的两次答复表明了对于创新器械的支持,将为创新器械留出充足的价格空间,去进行学术推广和市场教育。中信证券预计,贴息贷款政策将在今年四季度主要体现在医疗设备公司的现金流改善,明年一季度将看到增量订单贡献,医疗设备板块将在未来半年持续受益。

中银证券也认为,医疗新基建是国家医疗系统建设的大趋势,不能一蹴而就,具备中长期逻辑。医疗新基建带来的行业景气度将有望在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逐步渗透,基础医疗设备、配套耗材、医疗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相关产业链上游将有望逐步受益。此外,新冠带来的医疗新基建具有一定的全球属性,也为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出海提供发展机遇并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银证券指出,医疗新基建和进口替代成为医疗器械领域的主要投资主线,研发力和产品力是考量相关医疗器械企业价值的基础;平台化、国际化为筛选相关医疗器械企业的重要指标。具备自主可控引领国产替代及业务国际化产品出海双重成长逻辑的医疗设备(包括诊断设备)及相关配套耗材相关上市公司有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 生物医药 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