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独家】888位女将手握14.6万亿公募规模,“她力量”如何打造“时间玫瑰”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思想理念的不断进步,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地位不断提升,“她力量”已成为各个专业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而在基金行业二十五年的发展中,女性基金经理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6日,中国公募女性基金经理数量占总量的比重已经超过四分之一,参与管理的资产近14.6万亿元(含共同管理的基金),占据了公募资管总规模(26.2万亿元)的一半以上。
从近年来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新人”加入公募投资江湖之中,女性的占比有所提高。在如今那些颜值与实力并行的女性基金经理中,超过九成的女性基金经理为硕士学历;其中,百亿级别的女性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中有22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业内人士受访时表示,相较而言,投资与性别的关系不大,与性格会有较大的关系。女性谨慎、细心等性格特征,会让其更愿意在能力圈范围内追求好的投资性价比。从投资偏好上看,多数女性基金经理的投资会偏爱医药生物和食品饮料行业,但近年来也有不少女将把目光转向新能源等热门赛道。
女性基金经理占26%
在公募基金数量突破一万大关的同时,基金经理队伍步入了“3300+”时代,而女性的力量也在逐渐崛起。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场共有3360位基金经理,其中,女性基金经理的数量为888位,占总量的26.4%;她们所管理的基金规模合计为14.59万亿元。
从基金公司角度而言,这888位女性基金经理分属于160家基金公司,有11家基金公司拥有15位以上数量的女将。具体而言,嘉实基金、银华基金、华夏基金的数量最多,分别有26人、21人、20人。
在规模排名前20的头部基金公司中(以2022年底的基金资产净值为基准),女性基金经理共有312名。其中,兴证全球基金的女性基金经理占比最高,达38.24%;银华基金、平安基金、景顺长城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的女性基金经理数量占比均超30%。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数据发现,首先,在已有数据的女性基金经理中,超过90%的女性基金经理为硕士学历,本科和博士的比重分别为4.73%、5.07%。相比之下,男性基金经理的硕士比例约84%,博士的占比为12%。
图:第一财经据Wind数据整理,截至3月7日
其次,从任职年限来看,有六成的女性基金经理的任职年限在1至6年的区间中,而1年以内的“新锐”则有163人,占比超过18%;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128人,比重为16%。换言之,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了基金经理这一行列。
不过,在以男性为主的公募投资圈中,女性基金经理数量并不占优,而任职年限超过十年的基金经理更是少之又少。据记者统计,全市场任职年限超过十年的女性基金经理仅有53位。
从这些女将的分布情况来看,共有34家基金公司拥有这些“宝藏资源”。除了广发基金拥有6位长跑女将外,建信基金、易方达基金分别有3位,其余10家公司则分别拥有2位。
其中,景顺长城基金毛从容和长信基金张文琍的基金任职年限最长,均超过17年;华夏基金郑煜,大成基金王立则分别超过16年;广发基金李琛、陈少平,中银基金严菲、建信李菁则均有15年以上的基金管理经验。
记者注意到,在任职年限超过十年的女性基金经理,大多数管理过10只以上的产品。例如,天弘基金的姜晓丽,任职基金数量多达40只,是管理产品数量最多的女将。嘉实基金刘宁、博时基金魏桢、广发基金代宇的任职基金数量均超过30只。
而上述4位基金经理仅任职过一家基金公司。这是否意味着女性的跳槽率相对更低?一位基金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相较而言,女性基金经理在职业追求上会更稳定一些,除了性格以外,与她们低风险的偏好也有一定关系。”
从数据来看,目前有87.39%的女性基金经理仅在一家基金公司任职,有过跳槽经验的约12.61%,比男性低3.15个百分点。而跳槽次数在2次及以上的基金经理数量为51人,其中仅有8名女性基金经理。
女将投研有何特点?
主动投资管理能力作为基金管理人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是权益基金经理“吃饭的手艺”。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7日,历史基金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20%的有4位女将,分别是鹏华基金闫思倩(26.03%)、东方阿尔法基金乔海英(22.47%)、博时基金冀楠(21.28%)、天弘基金刘盟盟(21.24%)。
从投资偏好来看,由于研究背景、兴趣爱好等因素上的差异,相对于男性基金经理在投资过程中更加偏好电子、计算机等科技属性板块,多数女性基金经理对大消费情有独钟,在医药生物和食品饮料行业上更为偏重。
“这一持仓偏好或许是因为女性对于消费趋势更加敏感。”华东一位主动权益类女性基金经理告诉记者,自己确实倾向于聚焦大消费板块下医药生物和食品饮料行业,但也会关注新能源等热门赛道。实际操作中会结合当下所处宏观的环境,以及各自所匹配的估值水平,在权重上面做一些调整。
事实上,在上述赛道也有不少耳熟能详的女性基金经理。例如,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规模排名第一的、被誉为“医药一姐”的葛兰,她是中欧基金的“当家花旦”之一,合计管理总规模为906.5亿元;截至目前,她任职基金经理的年限达7.67年,历史基金的几何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7.06%。
若以主动权益类产品规模占在管基金规模60%以上为基准,在主动权益投资领域,规模排名第二的女性基金经理是工银瑞信基金的赵蓓,因偏向医药赛道,投资者将其称为“医药女神”,且时常将其与葛兰作比较。她的基金经理任职年限超过8年,目前的管理规模为266.36亿元。
此外,富国基金的王园园,嘉实基金的谭丽,兴证全球基金乔迁、童兰等也是备受市场关注的优秀女性基金经理,她们的在管基金总规模均超过200亿元,分别为247.58亿元、243.12亿元、220.28亿元、205.32亿元。
作为基金产品的管理者和投资决策的制定者,基金经理直接影响着基金的投资风格和业绩。因此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业绩表现与基金经理的性格等个人特征具有密切的联系。那么,女性在投研方面有何优势?
“在投研上没有太多的性格之分,但可能女性的一些性格特征,比如谨慎、细心,可能会有一些不同。”一位女性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女性的谨慎还体现更加注重风险管理、正视自己的弱点,更愿意在能力圈范围内追求好的投资性价比。
有类似观点的还有兴全趋势投资基金经理童兰。她对第一财经表示:“好的投资结果需要对自己足够了解、足够诚实,在这个基础之上,在自己能力圈之内赚到自己能赚的那部分钱。”
童兰指出,在研究岗位上,自己很少推荐估值很高的公司;在投资管理中,也更重视对“股价下行空间”的管理。即便一个公司进入重仓序列,她也会不断地调研和评估,对当前股价与公司基本面反复测算,以判断是否仍有合理的预期回报率。
“在投研中要时刻保持‘弱者’思维,其核心思维是不要过度自信于一时一刻的预判,要时刻跟踪、及时调整,并在组合中为可能的‘新的不确定性’预留调整空间。”在交流中,童兰也向记者分享了一句自己颇为认同的话:“投资方法论没有高下之分,都是发自自我天性的自知、自省和自洽。”
关键词: